深挖井方能饮甘泉(图)
- A+
- A-
李商隐诗三首
" 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在书法圈里绘声绘色地流传了千余年,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对其津津乐道。故事主要围绕萧翼和辩才和尚之间的"斗智斗勇"展开,但真正引人注目的,却是王羲之的精绝笔墨,和唐太宗的一片痴心。如今,兰亭真迹无处寻,却有《圣教序》流传于世。唐太宗撰《圣教序》,后有沙门怀仁集王羲之字精凿成碑。理性而观,《圣教序》是目前最能窥见王字真谛的传世作品。品味情怀,它还蕴含了一份独特的笔墨痴缠,叫人闻之动容。
郎岗峰嗜《圣教序》,自学书起直至现在从未停止过。就好像这碑帖生出了灵气,竟把那股痴狂劲儿透过持册的双手传染给了郎岗峰。在他最为奔波忙碌的那几年,只要是他经常出现的地方,家中、车上、办公室,各个角落都能随手抄出一本《圣教序》。如此手不释卷,郎岗峰笔下的"二王笔意"总是要生出些美妙趣味来的。
从书斋走向心斋
" 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张怀瓘在《书断》中这样定义行书。所有书体中,行书是最晚形成的。从书体上看,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古人有"楷法""草法"之说,却唯独没有"行法"。行书没有专门立法,却根植于楷、草之间,成熟自由的书写方式蕴含了强大的笔墨创造力,而笔势最为丰富精妙的行书家,当数王羲之。
郎岗峰初学书法同许多人一样,也是从唐楷入手,但自从上溯晋朝,遇见二王书帖之后,便再也没有脱离二王。"二王书法集书法美学之大成,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黄山归来不看岳'若能鼓起勇气攀上二王这座书史巅峰,其他山峰也便不再困难了。"
中国汉字尊重经典,敬畏历史,好书之人大多根植传统,并会不由自主地亲近古人思想。恰如繁闹都市中,习书之人往往会给自己独辟一方书斋用以静心,回归古人心境,探究笔墨之源。而郎岗峰则把对传统经典、笔墨偶像的敬仰表现得更为彻底。无论生活还是创作,他都紧紧追随着王羲之的脚步,誓把这闹市之中形单影只的"书斋"内化成一座包罗万象的"心斋"。
王羲之的潇洒书风和他的人生经历、人品性情关系密切,他为会稽内史的时候,曾任"右军将军"出入战场,领兵打仗。然而"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晚年的王羲之毅然弃官隐居,游戏山水,彻底地做了几年逍遥文人。金戈铁马,悠然南山,王羲之的人生旋律可谓荡气回肠。
军人出身的郎岗峰,对这样铁血柔情的男儿品性极为赞赏。穿上军装,郎岗峰的军人威严便自内而发,举手投足间净是果毅睿智的军人作风。脱下军装,他便成了个笑容可掬的亲和文人。京剧、诗词、文学、摄影,一切任凭喜好而为,生活被他经营得惬意自在。
郎岗峰对孙过庭所说作书要讲"五乖五合"的理论极为认同。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合交臻"才能"神融笔畅"。无数次地研习王羲之书帖,郎岗峰的生活态度亦在不知不觉中向先贤靠拢,大约在郎岗峰生活中,"五合"之时也会频频而来。
回归笔墨创作上,郎岗峰亦表现出了他稳扎稳打的军人气质。
" 笔墨当随时代无可厚非,但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认清,中国书法跟其他艺术门类不同,它完全是由传统而生的。王羲之是历史上公认的书法最高峰,那些变幻莫测的笔势、优美绝伦的字形、精妙无穷的点画、恣肆放旷的布局等等,是集书法美学之大成,是不二典范。这流传了近2000年的经典岂是我们短短一生能学完的?摆清自己在传统面前的姿态,永远做个小学生,学线条、学布局,甚至如何在创作中恰到好处地释放个性也要向古人学习。"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culture/15355.html
文化阅读排行
-
8 阅读 2017-03-27 12:52
-
7 阅读 2017-03-27 12:52
-
7 阅读 2017-03-27 12:52
-
6 阅读 2017-03-27 12:52
-
5 阅读 2017-03-27 12:51
文化热门推荐
-
2 阅读 2017-03-27 12:52
-
2 阅读 2017-03-27 12:52
-
8 阅读 2017-03-27 12:52
-
2 阅读 2017-03-27 12:52
-
3 阅读 2017-03-27 12:5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