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市场化低,造就了"辉山乳业"

核心提示:这里浅层问题是对实业企业的金融资源的错配,深层问题则是对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错配,而中小企业却无法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资源。

23日辽宁首富杨凯旗下的辉山乳业公司资金链断裂,23家商业银行被叫去参加债权重组会议,但显然协调未果,次日辉山乳业在港股价一日跌掉85%。这虽然是一起爆炸新闻,可一看它"籍贯",却也不那么惊悚。

辉山乳业2016年末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七成,去年12月老牌做空机构浑水公司的长篇研究报告则称其造假、真实价值为0,但人家硬是直到今天还获得了多达23家银行和1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的"宠爱"。

即便是市值蒸发300亿元港币,资金缺口150亿元之余,辉山乳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力挺。辽宁省已对之紧急注资9000万元,并要求各家银行不许抽贷,提出债转股、对违约事项不上报征信系统、不起诉等诸多合法性存疑的措施。相比之下,诸多中小企业就没这待遇了。

这里浅层问题是对实业企业的金融资源的错配:银行出现羊群效应,蜂拥给同一家明星企业放贷,等这家企业爆出麻烦,一大堆金融家都成了同一条线上的蚂蚱。而中小企业却无法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资源。

深层问题则是对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错配。的确,由于企业存活率低、抗风险能力弱、账目不规范等因素,中小企业借贷在各国都是一个难题。市场本身的趋利避害机制,意味着金融机构选择性放贷无可厚非。然而,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本身还低于实业的市场化程度。信贷资源分配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前提就不存在。一方面,监管制度并未真正为小银行向小企业放贷松绑,另一方面,政府对金融的扭曲力度也高于对实业经营的扭曲力度。

2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称: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应该允许金融机构破产。甚是有理。若自身倒闭风险极低、市场竞争压力小,商业银行就会缺乏商事企业应有的开拓精神,精挑放贷对象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国企症"深重,经理人"保位子"思想浓,不考虑企业经营的利润拓展和风险防范的优化平衡,而更重视不犯"原则性错误"。

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各银行众星捧月,你放贷我也放贷,甚至争先恐后,互相压价,抱着出事有政府帮衬的侥幸心理;再不济,反正其他银行都是这么做的,对自家领导好交代。但同样一笔金额的坏账,若贷给了在现行统一的绩效考评和风险评估标准下不被看好的中小民营企业,就可能被大加问责。

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如吉林某县级农村商业银行"以小事大",高居辉山乳业第二大债权人,现在该行虽深度套牢,但即便陷入破产风险,也会有政府救助,它亦不见得想改变放贷策略。

个别小企业在银行眼中确实不够有竞争力、不宜放贷,很正常。但这种现象颇为普遍、成了一个严峻的行业性困境。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抑制金融虚火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金融业市场化程度、改善资源配置,值得重视。

本文标题:金融业市场化低,造就了"辉山乳业" - 财经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finance/12934.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