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帝师朱益藩的家风

​微莲花原创

李建军

 清朝光绪和溥仪两代皇帝的老师朱益藩是江西省莲花县人。他生于(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著名书法家。光绪十六年进士,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1907年,朱益藩出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第六任总监督。1910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在莲花县琴亭镇花塘村,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晚清宫廷式建筑,被当地群众称为花塘官厅。这座融江南祠堂及明清文人园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深宅大院,是清末帝师朱益藩的故居。花塘官厅的大门口,题刻着由帝师朱益藩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上联为:积德勤绍佐时理物,出自东汉《夏承碑》,意为努力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下联是:建策忠谠兴利惠民,出自东汉《景君碑》,意为建言献策要忠诚正直,做到利国惠民。这副楹联是朱益藩一生“情牵家国,心系乡民”的真实写照,也蕴涵着其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和期许。

(朱益藩像)

父亲教文化 母亲蒸官帽

 朱益藩父朱之杰,是咸丰年间进士,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在父亲熏陶下,朱益藩很小就能读书写字。他5岁时,父亲朱之杰作10首训儿诗,写成条幅张挂墙上,其中“青春原不再,慎勿事游嬉”一句,因书写匆忙,“慎”字遗漏了一笔。朱益藩见状,立即提笔补上。这个举动让朱之杰大为惊喜。

朱益藩年轻时,其兄弟三人只知读书,每天以文会友,高谈阔论,全不念家庭生计艰难。一次,朱益藩的母亲将其父朱之杰的官帽,放在锅中蒸。兄弟三人吃饭时,开锅一看,非常诧异,不明所以。其母亲说:“你们天天讲读书做官,不脚踏实地怎能成,看看这顶官帽子能吃不?”父亲的启蒙教育、母亲的悉心教导以及家庭生活的艰辛,让朱益藩更加珍视读书的机会。朱益藩三兄弟在勤奋刻苦读书的同时,坚持劳动、体恤长辈、帮助乡邻、扶危济贫。

妙计赈灾民 直言怼贪官

为官的朱益藩深知底层群众生活不易。他处处以百姓为念。江西是个水灾多发的地方。1901年6月,江西遭受特大水灾,时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朱益藩挺身而出,极力向朝廷上折奏请赈灾。朝廷于当月降旨:“著颁发帑银五万两,且批准江西境内贩粮免厘金一年”。此次赈灾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正在忙于赈灾的朱益藩,接到兄长朱益浚的书信,称家乡有灾民闯入他任职的湖南桃源县境内,抢劫豪门,已被衙门拿下多人,不知如何处置。朱益藩深知这些灾民是实在饿极了才会有此行为,便复信道:“三碗大肥肉,一碗红米饭,施与众饥民,名曰巧惩罚。”朱益浚心领神会,当即吩咐衙役按照朱益藩的妙计予以“惩罚”。

对底层群众十分宽仁的朱益藩,面对官场腐败等问题则耿直刚毅。1911年,朱益藩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湖广总督满族重臣瑞澂,提督张彪贪赃枉法,弃官逃匿,后又行贿京官。御史台拟议联名参奏,后领头者畏惧权势,踌躇不前。朱益藩挺身而出,独自上奏章弹劾,直言快语,毫无顾忌。碍于社会舆论,当政者不得不秉公而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策划成立伪满洲国,要溥仪再称帝。溥仪举棋不定,就请老师朱益藩来商量。朱益藩痛斥此事,甚至跪倒在溥仪面前祈求他。溥仪不听劝阻,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后,朱益藩气愤不已,责令儿孙把溥仪赠的祝寿诗、名画《恽寿平仿李成山水轴》《赵伯驹玉洞群仙图》等全部从墙上取下来,以表达心中的不满。

过节先练字 严厉训子侄

(花塘官厅)

对于子侄后辈,朱益藩非常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其外孙陈星文说,外祖父宽厚温和,对家中人极少呵责,而威严自显。

朱益藩教育晚辈时,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规矩意识。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的父亲曾帮助朱益藩举办赈灾书画展览。因这层原因,两家也算世交。据朱家溍回忆,有一次朱益藩来他家做客,看到他喜欢写字,就主动写了一个“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影格。写完后,朱益藩嘱咐他道:“到书房后,得请示你们的先生,先生准许你写我的影格,你才能写,这是规矩,你懂吧”。

朱益藩的三子朱毓銮,曾做过郭沫若的秘书。在著书回忆其父时说道,父亲对读书练字要求很严,时常告诫他们兄妹要勤奋研习诗文书画及史料掌故,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加强道德修养,如此才能做到“积德勤绍”“兴利惠民”。在朱益藩家,过春节有一个特殊的传统。正月初一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朱益藩带领全家在红纸上书写“新春试笔,万事如意”等吉祥词语,并逐一对子女所写的字点评后,才进行其他拜年活动。

   朱益藩四子朱毓鋆好学、踏实,不仅学到了朱益藩的书法和医术,更传承了其父亲宅心仁厚、关爱乡民的美德。在下放河北藁城期间,每次回京探亲,他都会自己掏钱购买一大包中草药带回。为了买药,朱毓鋆还多次让其子把他收藏的书法字帖拿到老北京琉璃厂换钱,再让其妻购买中草药邮寄给他。几年后,其妻迁到他身边时,才知道他一直在给老乡免费看病配药。

朱益藩一生共养育了12个子女。在他的教导下,其子女后代都自觉注重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忠诚正直的品性,形成了崇文尚教、睦邻正直的好家风。

  时至今日,朱益藩的后代已达百余人,大多数都生活在北京和江西萍乡莲花县。在这些后人身上,朱益藩所倡导的勤学、厚实、睦邻、正直、孝悌等家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微莲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最新最好的信息在微莲花(vlianhua)

 

本文标题:清末帝师朱益藩的家风 - 历史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history/6206.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