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血泪故事撕开年薪百万金融精英的真实人生

今天讲述的是几个略带忧伤的奋进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基金经理、银行高管、信托公司精英。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学霸,是年薪过百万的人生赢家,过着令人羡慕的光鲜生活。他们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金融屌丝"。

"三年前的西城金融民工,还可以叫金融精英;再不济,也是要叫金融白领的。'金融民工',看似自嘲,实则炫耀。如今,金融民工,已然是个写实名词了。"

这是朋友圈最近流行的《京城薪酬鄙视链》中的一段内容。这些文字,戳得很多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心中疼痛不已。

这一切,与房子有关,与飙涨的房价有关。三个"金融屌丝"的故事。

故事一:某基金经理

我怎么努力也追不上房价的步伐。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级别的难题,最近刷爆了朋友圈: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有人调侃说:

学历只是敲门砖,而学区房是由无数砖砌起来的。

做投资的高手这么解答:

学区房价值是你爸妈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估值,学历价值是你老板用可比公司法估值。

言归正传,讲个令人奋进却略带忧伤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基金经理,名叫坤总,身边人一直这么称呼他。曾经的学霸,读书时就甩开小伙伴好多条街,然后成为基金经理,掌管数十亿资金,用真金白银在资本市场的最前线"拼杀",感受金融的"脉搏",出入高大上的写字楼,总之,过着令人羡慕的光鲜生活……

我们相识于2016年。他是中国顶尖高校清华大学硕士,2年前,完成了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华丽转身"。在市场的剧烈震荡下,经历了几轮暴跌的洗礼,度过了不少极度煎熬的日子,但最终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可谓"初战告捷",当基金经理的第一年,他就交出了颇为亮眼的业绩单。

第一次见坤总,在他位于陆家嘴的办公室里,陆家嘴,被称为上海的华尔街,这里是基金经理的聚集地。坤总给人的第一印象--外表敦厚,性格温和,典型的理工科男。

在近两个小时的聊天中,能感受到他的激情飞扬和自信十足,以及对于投资的热爱。从国内外的宏观大势,到古今中国的历史,再到看好的行业,欣赏的公司和企业家,他都如数家珍。

采访即将结束,他聊起自己的家族史,以及从偏远的小城镇到大城市里的奋斗历程,最后,他感慨道,虽然一直努力拼搏,但连一套房子也没有。至今,我依旧记得,他说这句话时,嘴角浮现出的那一丝尴尬笑容。

2016年,坤总还在深圳的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深圳的房价在他当基金经理之时,已经涨了一大波。此前,做研究员时,薪水并不高,而当基金经理之后,虽然踏入年薪百万的行列,但想要在深圳买上一套像样的房子,依旧倍感压力。

2017年,坤总回到了北京,他说,不想浪费自己的北京户口。此时北京的房价,"一骑绝尘",地段稍微好点儿的房子,早已从每平方米10万元奔向了20万元了。

我们会时不时聊天,我也经常请教他对于资本市场以及行业趋势的看法。上一次,在电话中,他支支吾吾,最后说,希望熟人帮忙介绍女朋友。

挂上电话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大部分姑娘都活得很"现实",但我依旧帮他张罗打听着。面对这个努力拼搏而有没有多少城府的"大男孩",我心里默默地希望,即使追不上房价的涨幅,他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前不久,跟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吃饭,在一家新加坡的餐厅里,他聊公司发展战略,聊对新的商业模式的理解,但他自己依旧住在陆家嘴人才公寓里。陆家嘴人才公寓,成了金融人才眼中的"香饽饽",申请排队入住的人,已经是相当长的名单了。

上述基金经理感慨,我长期掌管着数10亿的资金,外表光鲜,但如何能追上房价上涨的步伐?

故事二:"踏错"节拍的金融精英

1983年出生的吕方(化名)曾经是传说中的"人生赢家":家境殷实,早早就在上海世纪公园附近买了婚房,名校MBA毕业后顺利进入某排名靠前的券商投行工作,有个长相姣好的艺术系女友……一切看起来都很perfect。

但上一波大牛市,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2015年初,吕方意识到股票市场正在掀起一波历史性的行情。彼时,"股市要上10000点"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金融圈人士戏言"不加杠杆全仓股票都不好意思出门"。为了赶上这波"暴富"的列车,出手豪迈的吕方不但把所有能够动用的资金全部投入股市,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房炒股。

那个时候,上海一线楼市价格已经两年没发生大的变化,由于很多人看好股市行情,楼市抛盘有所增加,个别地方房价甚至稳中有跌。以吕方所在的联洋社区为例,2015年上半年,均价仅5万元不到,他的130平米的房子市场估值在600万左右。

当吕方决定卖房子的时候,股票市场已经快速飙升至4000点,再加上房产出售周转期较长,当600万巨款准备到位时,市场已经处于4000点以上的高位……

带着股市上冲到一万点的憧憬,吕方快速将卖房资金追加买入股票,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股票主升浪的蜜月期没有享受多久,股票就开始暴跌,在最艰难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卖房钱一点点缩水,甚至都没法变现。

但这还不是最"倒霉"的事情,谁都没有想到,股市在5000点上方拐头向下后,楼市却迎来了一波"万点行情"……

刚卖房没多久,吕方还跟身边的人打趣道:"你们没买我房子的人后悔了吧,一个月就涨了100万。"随着后面房价越飙越猛,吕方却变得越发沉默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联洋社区的房产均价已经涨到了9万元以上。

后来的故事是,眼看着用收入重新回归"有房一族"越来越难,吕方辞了金融圈令人艳羡的职业去创业,整天充实而忙碌着,虽然"踏错"市场节拍令他懊恼、后悔过好一阵子,但也已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毕竟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谁又能知道现在的经历不是未来的一笔财富呢?

故事三:我们可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我们一直在给房企融资,但是自己却买不起房。"发出这样忧伤朋友圈内容的,是一位来自信托行业的小伙伴。

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传统业务中最为经久不衰的便是房地产信托业务。但是,尽管做了一单又一单的地产信托业务,眼看着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很多信托公司的员工却觉得自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在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中,开放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但为他们的各个项目进行资金"输血"的很多信托从业者,依然在为房价发愁。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的房价快速上涨,很多信托公司的年轻人也不淡定了,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各种学区房的"天价"。

刘君(化名)是一家中型信托公司的员工。博士毕业在北京工作后,他原本想着自己收入不错,存几年钱后应该可以在北京买房安家。但是,越来越高的房价,让他觉得如今买房"压力山大"。

"现在同事或者朋友要在北京买房,单靠自己的工资收入肯定不行。首付必须由父母支持,自己的收入只能还月供。"刘君说。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殷实的家境,哪怕年薪百万,现在想要在北京或者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买房,都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而老赵(化名),则属于那种"殷实家庭"中的父母。他在东部某经济发达地级市的城商行担任分行副行长。多年的金融从业经历,让老赵的百万年薪收入在当地显得颇为"高大上"。但是,最近儿子从北京打来的一个长途电话,却让老赵突然也面临了买房的难题。

儿子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与女朋友正在谈婚论嫁。买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春节回家后,一家人商量了一下买房事宜,儿子过完年后也迅速行动,房子看了一套又一套,终于找到了相对不错地段的喜欢房型。

"当儿子说出1900万的价格后,我真的是吃了一惊。"老赵以前总是自诩收入不错,但这1900万的购房款,却也难住了他。"孩子们贷款买房,总额也要在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如果真的要拿出1000多万的首付款,就算双方父母一起出资,我们这挑大梁的,也是要把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

"人生发财靠康波",机会只有三次?

已故的"周期天王"周金涛有一句名言叫"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不完全取决于你的主动选择,更多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按照"康波"理论,人的一生中,所能够获得的机会,理论上来讲只有三次。这就是说我们人生的财富轨迹是有迹可循的,人生的财富轨迹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那么康波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是什么?或许用一个故事就可以讲完。

曾经在一次采访结束后,基金经理小王突然问:"这里的本地人是不是都有几套拆迁房?"未等我回答,他抿了抿嘴,聊起自己一次坐出租车的经历。

今年春节前,在去浦东机场的路上,他与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聊了一路。李师傅听闻他海外名校博士的求学以及之后金融圈的工作经历,一路向他讨教,如何规划儿子的工作。然而,那个时候他的心情并不好。恰逢一轮"债灾",年终奖很可能都会泡汤,个中滋味只有圈内人士才能懂。

然而,李师傅的一句话更是给了他"一万点伤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出租收入还是不错的,我是1998年最早买商品房的一批人。我家里底子不错,当时我买房我老爸还给我了一点老底,也是啃老啊。然后,原来的老房子动迁又分了两套。"不过现在,李师傅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儿子躺在房子上,坐收房租,成不了气候。

"这真是矛盾的人生啊。"小王感叹。用他后来的话说,我有时候希望自己就是那个躺在房子上的儿子。

李师傅说:"我现在开车主要是在家觉得太闲,与各种乘客打交道比在家天天看电视强。"基金经理听罢,摇摇头,感叹学历在贬值,百万年薪也在贬值,自己的年终奖都追不上看中的房子。

"不不不!"李师傅一边打方向盘一边说:"房子不可能一直涨!只有学到肚子里的东西才会给你带来生活的保障。你不懂我们这代人吃过的苦,对我们来说,每个人需要一技之长才有生存的安全感。"

这是李师傅开着车,游走在大街小巷一点的人生经验吧。他或许并未听闻过"康波"理论,但对他而言,只有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抓住这一波又一波的康波吧!

事实上,并非基金经理的日子不好过,随着各大城市的限购政策接踵而至,很多想买房子的刚需族也是苦不堪言!

比如说房价调控后的杭州,新盘一房难求,没有关系根本买不到房!

毕业不久的杭州人陈方文在2016年G20峰会召开前错失买房良机,此后当地房价一路走高,陈方文也开始了看房之路。

杭州自去年9月19日起重启限购,此后至今两度加码调控措施。在此期间,作为被住建部点名的16个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之一,杭州通过控制预售证发放、限制一手房备案价、限网签等措施,严格控制全市平均房价水平。

从表面上看,限价的效果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月,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大部分新建商品住宅房价指数呈平缓下行状态,其中杭州环比零增长;2月,杭州市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是2005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4%。

但是,限价并没有让陈方文这样的购房者如愿购买到心仪的房子。

限价使得新建商品房的选择余地极小,尤其是春节之后,杭州市区推出的热点楼盘一房难求,"没有关系根本买不到房。"

在限价的大潮中,另外一个主角--开发商--同样感到压力重重。

"零增长"

杭州的楼市限价大约始于去年10月下旬。

彼时已经看了不少楼盘的陈方文对杭州楼市的风吹草动十分关注,他注意到,10月底一些原本说要开盘的新项目突然没了动静,一去售楼处打听才知道是政府不批预售证。

到了11月份,政策愈加收紧。在陈方文长期混迹的数个房产论坛上,流传着一张文件图片,文件由余杭区物价局发出,要求区内的部分未售房源调整备案价格。

当时杭州的诸多项目已纷纷下调备案价,例如下沙云滨湾、百翘香江等。位于同协路的某楼盘,其中的一套房源9月19日的备案价为22057元/平方米,但10月31日公示时,价格已经下调到18749元/平方米,降幅达15%。

但预算不足的陈方文想再等一等。他当时认为,限购限价短期内不会放松,2017年会出现更多的降价楼盘,从中选出一套性价比更高的新房应该不是难事。

据坊间消息,被重点调控的16个热点城市,每天都要向住建部汇报当地的一手房数据,杭州自然不例外。多位杭州业内人士透露,杭州政府的限价思路是保证全市均价环比上涨为0,多管齐下严控房价增长。

首先严格控制预售证的发放,对35000元单价以上的项目的控制最为严格,这类项目也最难拿到预售证;对市中心、钱江新城、奥体等部分热点区域高价盘重点限制;对35000元以下的楼盘没有明确限制,单价越低,领到预售证的难度越低;大量批出远郊楼盘的预售证,包括大江东、富阳、萧山、义桥等地,这些区域楼盘的房价相对较低,从而拉低全市成交均价。

其次严格控制每个楼盘的价格:新盘首开的备案价不高于板块均价;已开过盘的,加推价不能高于上一次的开盘均价。

从表面看,限价是有成效的。根据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的数据,今年2月,杭州市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2005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4%,同比上涨22.5%。

"人们深知,这是由多重行政手段严格管制带来的数据,因此,不能认定这个价格是真实的市场反应。"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认为,整个杭州市场的投资冲动和热情仍然高涨,限价手段扭曲了市场真实价格,部分楼盘所开出的价格甚至低于购房者的预期,更激发了投资者的购买欲望。

市场确实印证了这一说法:2月,杭州新建商品房成交6948套,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春节之后,尤其是元宵节之后,杭州楼市陷入了购房者群体性恐慌的局面。

陈方文是其中的一员:"能开盘的项目确实很便宜,我已经不敢犹豫了,只想抢一套,但是紧俏的楼盘都是托关系也买不到,更何况我没有关系。""抢房"成为关键词,想买一套房,"摇号"、"落位"、"拼关系"必不可少。

金地大运河府项目,周末两天,有接待记录的客户每天超过200组;龙湖一楼盘加推二期,一天接待了近300组客户;大运河府年后推的洋房售罄,加推的96套高层也基本售完。

萧山临浦镇上一楼盘,本计划周末推出60多套房源,限价10800元/平方米,结果因内部客户实在太多,不得不周五悄悄开掉,下午就全部卖光。

新房抢不到,购房者在选无可选的情况下无奈转向不限价的二手房,直接导致了二手房市场的火爆,有二手房小区每平方米直接上涨2000元。

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杭州主城区二手房成交5058套,环比上升74.5%,同比上升131%;主城区二手住宅成交均价2469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5.4%,同比上涨28.5%,创历史新高。

限价下的开发商

抢房失利后,陈方文决定到偏远的余杭和萧山等地看一看。

萧山的绿都御景蓝湾,本是他中意的楼盘之一,"在网上看到绿都御景蓝湾的备案价才9000多,觉得很划算,因为旁边的项目都卖到一万五六了呀。我就打电话问售楼处,说是没有这么低的价格。我又跑过去看,售楼员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他们自己买下了,将来我可以通过买二手房的方式买进。"

绿都御景蓝湾位于萧山杭城绕城南线义桥出口处约1000米的地方,是个西临浦阳江、钱塘江,东临时代大道南接线的超级大盘。

开盘三年来,绿都御景蓝湾多次问鼎萧山区和杭州市销冠。杭州楼市2月销售榜单数据显示,绿都御景蓝湾共成交498套房源,再次成为全市销售套数冠军。

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绿都2月份销售的这批房源,为41、42、43幢,是1月19日开盘的。此次开盘,共包含520套房源,申请下来的备案价约在每平方米8500元-11000元之间。

目前,这520套房源已经全部售完,签约均价也仅为9338元/平方米。

当地媒体钱江晚报的报道和陈方文了解到的信息一致。据报道,这批房源被绿都集团的股东方以备案价吃下,将来可能会以二手房的形式在案场再次进行售卖,届时售价会比一手签约价高得多。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在一手房市场普遍限价的背景下,绕开备案价限制,变相涨价。

但绿都御景蓝湾营销负责人骆承武对经济观察报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

在克而瑞浙江公司副总经理谢刚看来,如果这一情况属实,既不违法也不违规,是开发商合理有效地利用规则的边界。但"回购"的案例并不主流,原因在于技术操作难度较高,且要承担较高的财务成本和税费。

在限价之下,更多的开发商采取的应对之策是:推迟开盘时间、减少新开房源、捂盘不卖、卖给关系户等。"我了解到的是,有些开发商不愿意开低价,所以就等着不开,有等了半年之久的。好几个楼盘往上报的时候调整了三四次价格也很正常,谁愿意把自己的价格往下走呢?"双赢机构总经理章惠芳说道。

当地匿名人士透露,为了缩减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有一些刚需楼盘,最近悄悄地改了规划方案,由精装修变成了毛坯房;有楼盘前期所卖房源是高配置精装修,后续房源备案价每平方米便宜了3000元,直接改成毛坯出售。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毛坯楼盘出现。开发商这么做也是没办法,迎合政府限价,但也不能亏本卖是不是?"前述人士说。

本文标题:三个血泪故事撕开年薪百万金融精英的真实人生 - 房产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house/13237.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