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将由市场"唱主角"

本报记者 孔自林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过去一直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已正式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将由委托方交给专业评价机构执行。这意味着我国正探索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将由市场"唱主角"。

据介绍,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对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科技成果尽快获得投资方、合作方的认可以及政府支持,便于技术交易的顺利进行。

" 未来,新型科技成果的评价将更多依靠第三方进行和评价。"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科技管理部门主要应规范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的发展,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的指导性意见建议,通过政策引导,"既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留足空间,也要掌握底线、引导服务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 这对我们高新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看得见的'红利',我们期待这项新政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按照市场'唱主角'的要求,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中肯客观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快速正确地引导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模式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湖北叶威(集团)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叶威集团)董事长叶维林对记者说。此外,叶维林还以叶威集团为实例为政策尽快落地献计献策。

重视科技产品普及力度

" 对久经市场考验的科技产品,政府部门应更加重视,加大推广和普及力度。"叶维林说。

中国在粮食仓储设备开发上起步较晚,整体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006年前国内生产的设备主要借鉴德国、美国的同类产品技术,实际使用效果满足不了国内粮食产后的特殊性和国内用户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近些年来,以叶威集团为代表的一些科技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自主创新研发出风选和振动除杂相结合的粮食清理筛,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许多设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推广。尤其是叶威集团研发的粮食清理技术,被业内认为达到领先国际30年以上的水平。

目前国内清理筛的清理效率较低,针对高杂质的粮食,很难达到国家粮食收购的杂质标准,但叶威集团的移动式粮食清理中心可以将粮食杂质清理到1%以下,一般可达0.4%-0.7%,解决了国内外机械化收获粮食含杂率高的难题。

叶威集团生产的移动式粮食清理中心问世以来,多次获得全国粮食清理比赛第一,清理效果、技术性能遥遥领先于国内外其粮食清理筛,目前已占据国内该类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保守估计,全国约有30%的粮食,即20000万吨粮食是由叶威集团研发的清理筛清理除杂的,按去除杂质2%计算,去除400万吨杂质可节约60亿元以上,社会效益巨大,可为保证我国储粮安全和消费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因此,市场和业内都对叶威集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2014年,叶威集团被评为"国家粮食仓储设备及粮食信息化行业领军者",该集团董事长叶维林被评为"2014年度粮食经济年度人物"。

虽然得到了市场和行业的认可,但由于缺乏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该产品在销售推广上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据保守估算,若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广,叶威清理筛至少还能为国家再节约100亿元。

" 经过市场'唱主角'评价的叶威清理筛成果,如果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效的支持和推广,不仅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为国家节约巨额资金,还能保障国家仓储粮食安全。"叶维林说。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对实用、好用、管用的科技创新产品,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应给予充分肯定,在大力推广的同时要对市场严加监管。"这是叶维林给科技部提的第二个建议。

叶维林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支持,对实用、好用、管用的科技创新产品给予肯定,在大力推广的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侵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行为。

科技创新投入较大,花费多年才能出成果。比如,叶威集团为打造智能粮库系统,于2008年开始着手研发的粮库仓储信息系统,近10年来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且面向全国招聘优秀的软件研发人员,目前已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粮食信息化团队,其中研发团队70人以上、工程施工人员800多人,团队人员还在不断扩增,其投入之巨大可想而知。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新产品一研发出来就被立刻模仿复制。由于模仿者没有科研投入,为了占有市场其产品往往以低价出售,致使创新企业的科研投入"打水漂",这种市场氛围会导致企业只热衷于模仿复制,而不愿意进行科研投入创新。

" 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为了能够多收税,明知其管辖区内的企业是在侵犯知识产权,但只要能照章纳税,当地政府部门对这些企业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主动进行处罚制止。创新企业虽然可以通过法院起诉那些侵权企业,但拥有产权企业毕竟人力财力有限,对于一些知识产权侵权只能是听之任之。"叶维林感叹道。

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叶维林为科技部提的第三项建议是,对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研创新成果和技术,政府和部门应大力支持,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

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2016年10月8日起,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正式实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实行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粮食召回制度,按照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的要求,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对粮食流通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作为粮食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2017年国家粮食局提出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把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粮油消费需求。

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显示了国家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粮食质量安全还存在诸多问题及民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

而叶维林则认为,要实现粮食供给侧改革的艰巨任务,加速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非常关键。

比如高品质粮的生产流程通常包括粮食种植环节无重金属、转基因、农药残留等,确保粮食源头绿色无公害;粮食收获环节做到不落地清理烘干,避免粮食落地后霉变、遭道路重金属和柏油路面、汽车尾气等致癌物的污染;粮食储藏环节利用智能控温技术改善储藏环境,杜绝药剂熏蒸,实现2-15℃低温绿色储粮;粮食加工环节严禁使用添加剂抛光、避免过度加工;粮食销售环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产地、品种、加工、流通信息公开并用APP软件推送到客户手机上,实现粮食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避免中间商掺假,杜绝黑心粮的存在。

" 要完成以上高品质粮的生产流程就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应用。生产流程实施起来很简单,关键是需要技术支撑。"叶维林说。

叶威集团研发出粮食不落地电气化旋流烘干技术已能满足广大粮农对粮食烘干保质和产量的需求,使我国粮食烘干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实现向高品质粮生产流程的目标迈出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技术需要深入示范推广,以实现高品质粮生产模式的普及应用,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益。

叶维林建议科技部成立应急考察组,组织行业专家对新科技进行考察,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

本文标题: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将由市场"唱主角" - 科技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tech/2337.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